近年来,中X之美渐成时尚,而变装现象也越来越多,尤其是男孩子CD变装成女孩子的现象多了起来,成为一个潮流,与此相关,男扮女装和女装子大行其道。这个现象,看起来很奇怪,但是其实一点都不奇怪,我个人对此还表示支持。
对于观念保守、狭隘者,我不想去说什么,每个人有思想的自由。不过我也有我的道理,爱好变装或者爱好幻想变装,只要不是建立在破坏社会安定和他人幸福的基础上,那么这个爱好与吃火锅一样,就是个人爱好,充其量,也就是和自&慰一个等级。
我作为心理工作者,我所关注的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意义。性别的文化与社会意义是被人为规定的,表现为对一些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强调与限制。这个现象看起来很奇怪,难以理解,但是仔细研究,就发现不仅合理,而且意义重大。
首先,我们要说说性别。
人类的性别,与动物的Z大区别,是可以明显得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次。
在生理上,很简单,男性负责插进去播种,女性负责接纳和孕育种子。由于人类的幼儿有很长时间不能独立生活,因此形成了一夫一妻制为主体的婚姻制度。生物学家研究过动物,所有育儿负担重的动物都会这样,例如鸟类。
但是在心理意义上,就不是这么简单了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在心理意义上,其实不同的文化,对两X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。一般来说,我们认为男子汉要外表刚毅,内心坚强,粗旷,女性要外表柔弱,内心善良,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定义。在古代斯巴达,就有所不同。崇尚武力的斯巴达人,对女性要求也很严格,要求也是孔武有力。为了不妨碍射箭,他们的女性要割掉一个R房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女性是被动的,如果主动追求男性,就会被认为是*荡,而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中,主动追求喜欢的男子,才是正常的事情。
我们所理解的性别,更多是心理意义、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,不是生理意义上的。例如装扮,就是一种符号,对于动物来说,这是毫无意义的,雄师绝对不会因为雌X身体花纹的改变,或者尾巴上多个蝴蝶结而爱上雌X,人就会。
明白了这一点,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:既然心理性别不是天生的,而是社会所规定的,那么我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性别,其实是人为塑造的概念。
我们一生下来,就被划分在男性或者女性这两大阵营之一当中。
这个划分由父母来决定,有一些划分错误的就会成为变性者或者变性渴望者。如果我们愿意,可以列一张表格,来看到这个划分的外在显著区别。这个划分的背后,其实是有一个铁的法则的,就是男性不允许……或者女性不允许……
这个划分的依据,不仅是生理上的,更多是心理上的。
例如男性不允许穿裙子,女性不允许粗鲁……藏族文献中说,男性绝对不允许穿女装,否则会招来灾祸。而在北美一些印地安部落,总是会有一些男性青春期以后认为自己是女人,然后开始穿女装,做女性做的活计,例如针线,并且嫁给男人。这些人在他们生活的社会中,不仅不会受到歧视,反而会受到尊敬,承担起类似幼儿园老师的带孩子们玩耍的责任,还要承担人民调解员一样的处理人际纠纷的工作。
注意,这些都是人为规定的。
法国路易14时代,男性贵族也和女性一样,要戴假发,涂脂抹粉。中国明朝末年,类似的现象也是时尚,那个时候的年轻前卫的男子爱把头发做成各种发型,并加以装饰。而在清朝,由于政府明令禁止官员嫖娼,结果导致大量男妓出现,当时叫相公。由于禁止女性参与社会生活,又导致大量男旦的出现。这些又为变装之风推波助澜。说起来,今天京剧成为国粹,和这些都有关系。当年四大名旦全是男人啊,比女人还女人啊!
以男性扮演女性的现象历史上很常见,除了中国戏曲外,古典西方戏剧及芭蕾舞亦曾经如此。
现在我们来看现在的变装。过去,这些行为是受到歧视的,会被人认为恶心。但是,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。这个行为的积极意义在于叛逆和怀疑,凭什么男人不能穿裙子?这个潜规则合理吗?对我有什么好处呢?
其次,我们来看看社会提供给我们的吧。
不得不承认,很多女性的外观不太对得起观众,同时很多男性确实也很美丽,美丽到不做女人简直是浪费。
在这里,我们又要再次注意一个问题,美与丑的标准,也是人为的!例如唐代以胖为美,现代以瘦为美。在传统中国社会里,女子以X大为丑,所以从前的内衣叫束X。所以,美与丑的概念,也是人为的。
转载请注明:仙女楼变装家园 » 性别的文化与社会意义-心理性别与自然性别